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 杜燕飞 2024-11-22 14:53:18 人民网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当前,在“双碳”背景下,金融租赁公司如何发挥“融资+融物”优势,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我们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围绕加强体系建设、聚焦战略领域,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至绿色低碳领域,打造绿色租赁模式,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交通银行首席专家,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交银金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
推动航运业逐“绿”前行
金融监管总局此前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助力制造业企业扩大销售、盘活设备资产,发展新能源船舶、新能源汽车等绿色租赁。
业内人士认为,航运所需设备资金需求大、投资回收期长,与金融租赁“融物+融资”特性、还款节奏灵活及租赁期限长等特点相匹配。租赁物风险缓释功能也是金融租赁的特色,可以帮助航运上下游企业在绿色转型中优化总体杠杆、缓解资金压力、加强资产管理。
今年7月,中远海运特运总订单金额近40亿元的6艘7500车LNG双燃料动力汽车船陆续开始交付。项目是交银金租整合中资航企、中资船厂、船级社等多方资源,发挥金融租赁“融资+融物”优势,实现高端船舶制造与航运物流需求对接,助力航运产业链及汽车产业链实现“双碳”目标。
“当前,金融租赁公司通过研究船舶租赁租金费率与碳排放量相挂钩等各类绿色金融租赁产品,布局新型绿色船舶,大型LNG运输船及各类绿色动力运输船舶租赁业务发展较快。”徐斌表示,在负债端,金融租赁行业探索与可持续发展指标挂钩的船舶项目融资、绿色银团贷款、绿色债券等融资模式,助力航运业向绿色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徐斌介绍,在政策指引下,近年来,交银金租开展了金融租赁公司首笔可持续发展指标挂钩的船舶融资贷款,总金额2亿美元;发行9.5亿美元符合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标准的境外绿色债券,超额认购4.81倍;为卡塔尔出口我国天然气项目订造3艘17万立方新一代超大型绿色环保LNG运输船舶,总订单金额近50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交银金租航运资产余额近1500亿元,累计在国内船厂下单超850亿元,合作船型覆盖大型LNG气体船等多类高附加值新型出口船型。公司绿色船型新增投放金额超170亿元。
夯实美丽中国“绿色”底色
今年7月,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天津市政府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在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建设绿色租赁高质量发展区,率先开展绿色租赁标准试点和应用示范。
当前,凭借“融资+融物”双重属性,金融租赁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潜力大。近年来,各地以风电、光伏、储能、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金融租赁公司竞相布局的热点赛道。
“近年来,我们重点布局‘风光储氢’等领域,加快在新模式、新客群的推动和孵化,结合市场发展和客户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场景,强化分布式光伏、储能和氢能等新能源细分领域研究,优化绿色租赁产品体系,迭代‘优能租1+N’产品模式,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有力助力小微企业降本增效。”徐斌说,交银金租聚焦储能产业转型升级,探索独立储能、共享储能和用户侧储能等重点场景,发挥直租业务对新建项目的资金支持优势,提升自身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除了新能源领域,目前,我国高新技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持续推进的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也为绿色租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业内人士表示,发展绿色融资租赁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金融租赁公司应探索支持与大型设备、大飞机、新能源船舶、首台(套)设备、重大技术装备、集成电路设备等设备类资产制造和使用相适配的业务模式,提升行业服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
“未来,我们将持续专注绿色租赁,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和探索创新融资模式,为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徐斌说。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邹骥:全球能源转型正进入关键阶段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