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文化资源上“线”入“云”,旅游项目破“屏”出“圈”
本报记者 康 朴 2023-07-26 15:55:10 人民日报海外版
![]() |
游客在洛阳博物馆内参观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据聚合成果专题展。 张怡熙摄(人民图片) |
不用刷卡,不掏手机,在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可以实现扫掌纹进出站;浙江杭州地铁上的智慧窗户,实时展示地铁线路和当地美食……眼下正是出游旺季,不少游客发现数字技术加速渗透旅游业,让出行体验大不一样。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广泛应用,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在交通、住宿、景点等方面充分体现。
智慧导览功能实用
如今,数字化正加速融入人们旅行的每一个环节。就拿各地博物馆来说,数字科技帮助这些热门打卡地带给游客更丰富的体验。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代表性文物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在“数说犀尊”展亮相。数字化手段让游客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感受犀尊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多地景区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优化服务。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文化遗产数字孪生平台为游客带来虚实结合的互动式体验,石刻艺术通过技术手段多元化呈现;在浙江浔州古镇,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等多种途径打开智慧导览系统,在手绘电子地图上能找到景点、美食、购物点、停车场、厕所等位置,获取线路推荐、景点语音讲解等服务。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2022年全国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报告》显示,各地以数字化驱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变革,上海推广“数字酒店扫码入住”模式,江西出台推动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旅游业“上云用数赋智”;内蒙古建成“游内蒙古”平台,多家景区和文化场馆实现预约服务功能。专家认为,各地不断增加文旅“数字含量”,文化资源上“线”入“云”,旅游项目破“屏”出“圈”,掀起文旅数字化发展浪潮。
丰富文旅业态
张家界的奇峰怪石、桂林的秀丽山水、阿坝黄龙景区的五彩池……这些绝美风光在某国产游戏中都能找到踪迹。据悉,创作团队在开发过程中就从张家界、桂林、黄龙等地取景,还联合景区推出“从驻足到远行”活动,在景区内设置打卡点,实现跨界联动,吸引玩家前往旅游观赏美景。
“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既能丰富旅游内涵,又能对外传播特色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项目总监万方表示,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文旅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专家认为,数字技术赋能文旅,在资源活化、艺术创作、产业整合、创意传播、沉浸消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游客提供高效能、智慧型、人性化的体验和服务;数字科技还可以丰富文旅业态,焕新内容和场景,助力文旅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政府端、供给端的治理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脚踏实地谋创新
旅游业数字化发展势头强劲,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旅产业创意、生产、传播、消费、服务、管理全链条。同时,年轻消费群体对升级传统文旅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抓住数字化浪潮,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认为,大力加强数字化赋能文旅是大势所趋,但对于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旅游企业来说,应采用成熟技术,从容面对眼前的市场,别急着赶时髦、乱花钱,做好该做的事情,谋求真正的创新。
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秘书长孙晖表示,目前涉足文旅产业的企业及机构都在积极应用数字技术,但文旅从业者仍需对数字技术有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既要积极拥抱,也要进行理性思考和选择,应以解决自身问题、提升竞争力为根本,立足自身的定位、需求和目标,脚踏实地应用数字科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帅说,业界应改善文旅产业数字化硬件和软件设施,着力探索数字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引导数字文旅健康规范发展,促进数字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具体可以从优化数字文旅规划布局、提高数字文旅平台服务水平、加强数字文旅内容创新等方面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在沪亮相
下一篇:上半年租房市场价稳量增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