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正文

拓展应用场景 完善产业生态

上海聚焦人工智能培育新动能

本报记者 刘士安 谢卫群 沈文敏  2023-07-07 11:40:29  人民日报

用语言描述形象,人物的3D面孔随即显现在电脑屏幕上——以制作数字人像见长的影眸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推出这项技术时,还需要用360度摄像机捕捉人体,而现在依靠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借助一段语言或一张照片,就可以制作出影视级数字人物形象。

7月6日至8日,上海举行主题为“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均创历届之最。一批来自上海本土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登场亮相,展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

上海是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上海在场景应用、生态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持续发力,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从2018年的183家增至2022年的348家,产值也从1340亿元增至3821亿元。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引领人工智能行业的新一代浪潮,催生产业变革。”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说,上海正积极发力,聚焦人工智能培育新动能。

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让技术更成熟。

在环绕浦东张江人工智能岛的智慧河上,无人驾驶船搭载乘客悠闲游弋。未来,当无人驾驶船在更多景区水域投用后,人们只需在手机上下单,便可定时定点登船,泛舟游览或商务洽谈。

为推动人工智能在水上应用,“AI+海洋科创中心”在张江人工智能岛打造了“上海人工智能水域应用场景试验区”。“有了无人驾驶车,能不能造无人驾驶船?我们来到这里试验,终于成功了。自动航行、自主避障、自行靠离泊,都已实现。”智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辉说。

前5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有3批共58个重大应用场景发布,有效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不断完善产业生态,让发展更有力。

近年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数据交易所、白玉兰开源开放研究院等创新机构相继建成运营,浦东张江、徐汇西岸、临港新片区、闵行马桥四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一批开源开放的体系发布,一批智能芯片流片量产,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试运行,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揭牌启用。

为人工智能开发者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上海制定出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编制实施了人工智能算法创新行动计划、人工智能地方标准体系。

作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浦东新区的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已超600家,产值规模逾1200亿元。临港新片区的全球人工智能开发者先锋大会已连续4年举办,国际算法创新基地、智能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下一步,上海将全力夯实产业基础,加快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研发攻关,加大力度开辟智能内容生成、科学智能等新领域新赛道,打造自主智能计算生态,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国际合作。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教学+产业,打造更多能工巧匠
下一篇:“关键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