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经济 > 正文

确保乡村振兴实践不走样

金观平  2023-01-04 13:10:38  经济日报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提出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强调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各地要把握好乡村振兴责任制的精髓,确保实践不走样。

近年来,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乡村振兴开局好、起步稳。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批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不过,也有一些地区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甚至借机酝酿大拆大建,一些地方对乡村振兴“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还有些地方和部门对乡村振兴责任认识不够明晰。

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应重点从三方面发力:

首先,因地制宜促振兴。各地农村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不同,干旱地区和江南水乡发展产业不会是一种模式;平原地区和高原山区乡村建设不能用一套打法。对地方来说,落实乡村振兴责任,不是喊口号,也不是建几个产业园、修几条公路了事,而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推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因时因地向农业农村倾斜。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抓好乡村振兴责任制落实,分区分类明确职责重点。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其次,奖优罚劣强考核。此次文件明确了乡村振兴责任落实、组织推动、社会动员、要素保障、考核评价、监督检查等一揽子推进机制。要充分发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奖优罚劣,督促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把乡村振兴的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三农”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农业农村才能一年年进步,从而跟上国家现代化的步伐。同时,要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三农”工作能力水平,对底线要求务求落实。

最后,问计于农重实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乡村格局处在大演化大调整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干得好不好,要看农民满不满意。要问需于农,把农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一件找出来,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不开空头支票,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尊重农民首创、汲取群众智慧,破解困扰“三农”发展的深层次难题,增加农民获得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保持定力和韧劲,明确责任和分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扎实推进复工复产 工业经济稳定恢复
下一篇:交通运输部:确保全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