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2022-02-28 16:09:39 河南日报
原标题:洛阳老城区牡丹产业绘就提质新蓝图
河南日报讯 2月24日,在洛阳老城区土桥社区的牡丹催花大棚内,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盆盆牡丹捆扎、包装、发运。
“我种了1万多棵催花牡丹,春节期间销售非常好,目前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订单仍源源不断。”种植户卫建华笑呵呵地说。
老城区是洛阳城区牡丹最集中的种植和观赏区,也是洛阳市重要的牡丹产业集聚区。该区坚持用现代农业理念,不断发展壮大牡丹种植产业规模,着力叫响“国花牡丹”品牌,目前全区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年产牡丹盆花20万盆,花农每年增收3200余万元。国际牡丹园、国家牡丹园、洛阳牡丹园等5个牡丹观赏园每年接待各方游客近百万人次。
搭乘互联网东风,花企花农纷纷开启“触电”模式,直播带货成为疫情之下催花牡丹拓展市场的新风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花,在“互联网+现代物流体系”的加持下,走向天南海北,进入千家万户。
为更好地服务花企花农,老城区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协调快递公司入驻社区与花企花农实现无缝衔接,既增强运力,又降低成本。
从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到牡丹鲜花饼……老城区不断加大牡丹深加工产品和牡丹文化产品的研发力度,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初步形成了集牡丹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进一步打好“国花牡丹”牌,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全株牡丹花的经济效益,牡丹系列产品年产值超亿元,走出一条牡丹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在洛邑古城,洛阳首个水幕电影《三生三世牡丹情》也精彩亮相。以“科技+牡丹元素”将水幕与炫彩光影融合,生动展现了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着力营造“梦里隋唐,尽在洛邑”的浓厚场景氛围,让老城焕发年轻态。
打好“牡丹牌”,“卉”制新蓝图。老城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老城区将认真落实洛阳市委关于牡丹产业提质升级的要求,围绕建设邙山特色牡丹产业带,打造牡丹产业社区,推动牡丹种植、观赏、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提升;加快推进洛阳牡丹博览交易中心、徐村牡丹集散中心、牡丹无土栽培项目,带动前李、徐村等牡丹大田种植,扩大催花牡丹、牡丹鲜切花市场规模,不断提升牡丹产业链影响力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为持续叫响“洛阳牡丹甲天下”品牌增光添彩。(记者 田宜龙 郭歌 通讯员 王敏 赵帅帅)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下一篇: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打造算力一张网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