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组团促互补 片区带全域
王明峰 2022-08-24 14:33:00 人民日报
近月湖畔人来人往、千亩梨园果香四溢、养殖基地草丰牛肥……8月,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振兴画卷在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徐徐展开。
“以前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0万元,想搞产业搞不起来。去年,在乡总社协调下,他们出资金,我们流转土地,经营了200亩红梨园,明年就要试挂果了,预计收入达10万元,到盛产期可达70万元。”龙潭乡曙光村党支部书记程德强望着路边的梨园笑着说。
这是利州区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动适应国土空间规划,推动资源、资产、资金、市场融合,有效破解村集体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等难题,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组团促互补、片区带全域”的有益探索。
利州区以乡镇(街道)为单元组建集体经济总社12个,各村作为分社,将各类经营性资产资源以入股方式“加盟”总社,同意并按协定比例推选代表组建总社成员大会;同时成立总社党委,凡涉及规划编制、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重大事项,均采取“总社理事会提议+总社党委前置讨论+总社成员大会决议”方式议事决策。
“我们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源统筹、人才集聚等问题,通过整体谋划、统一实施,引导各分社融合发展。”三堆镇总社党委书记陶睿说。
如何实现跨村“飞地”抱团、壮大村集体经济?利州区按照“总社与分社股份合作、分社与分社联合经营”两种运营模式,把各村资金、人才、自然禀赋等优势有效结合,实行资源共享、产业共兴、人才共用,推动各类资源互联互通,撬动村集体经济共同壮大,形成“1+1>2”聚合发展效应,有效破解传统地域封闭、资源不均等发展瓶颈。
如今,“飞地”抱团在利州全面开花:龙潭乡总社整合乡域内资产资金140万元,管理、技术人才21名,创建红梨种植基地、肉牛养殖基地等集体经济孵化园7个;荣山镇集体经济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将集体经济资产资源委托镇总社经营管理,每年协议定额分红和总社收益比例分红……
2021年,利州区8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营收入1900万元,10万元以上的村达62个;年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从2020年的6个增加至13个,最多的达300万元。
为激励村干部参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利州区明确村集体经济年纯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按规定程序可提取一定比例收益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和公共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提高管理人员待遇和解决辖区内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不仅如此,利州区还探索建立了总社与分社之间两次利益分配机制:第一次即总社实施的项目按照协议提取部分收益,分配给项目所在分社;第二次即由总社公积金、总社入股单位、辖区全部分社按照比例对剩余部分进行分配,有效引导资金资源向弱村流动,不断扩大集体经济辐射带动范围。
“作为首轮四川省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试点县区,我们不仅总结形成了‘总社+分社’促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的有效模式,还探索了‘实绩+负面’两张清单知事识人体系、老旧‘小小区’拆围并院改造等有效做法,以‘微创精准’推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基层落地落细、提升成效。”利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安宗明表示。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创新“小巨人”闯荡国际大市场
下一篇: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