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围绕加快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提出一揽子政策举措。
为盘活利用国有资产,财政部在1月8日出台的举措颇具创意——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打通中央和地方的资产调剂共享信息通道,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跨部门、跨级次、跨地区调剂共享,以最低成本将“沉睡”的资产变成增收的“活水”。
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了《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
为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系,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相关话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2024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向社会发布。当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有关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相关情况。
1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对海上风电项目空间布局、节约集约、用海审批、生态用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正式公布。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北京市聚焦增强民企信心、为企业减负、激发市场活力出台一系列举措。
工业和信息化部7日发布关于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到2025年底,在有条件、有基础的城市和地区,聚焦小区、工厂、园区等重点场景,开展万兆光网试点。
为进一步强化对各地区、各部门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正向引导和负面约束,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目前已报经国务院同意并印发实施。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季度是全年的起点,经济首季实现良好开局能够稳定经济发展预期。新年伊始,各级政府积极从稳预期、扩需求、强产业等多方面积极部署,全力推动全年工作起好步。
财政部日前发布通知称,对于2024年3月7日前签订贷款合同、设备购置或更新改造服务采购合同,3月7日后发放的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贷款,纳入财政贴息政策支持范围;延长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期限,至中国人民银行设备更新相关再贷款额度用完为止。
记者6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近日印发《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品碳足迹标准编制的重要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我国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22979亿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到2029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久前印发《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什么是商业保险年金?这类产品有何特点和优势,应如何配置?
记者获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国家税务总局研究起草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于1月3日起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2025年,人民银行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随着数字技术持续迭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围绕数据要素开发和价值挖掘的企业开始涌现,数据产业加速发展。
自然资源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通知》,在调整完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改进占补平衡管理方式、强化补充耕地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1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等介绍2024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12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9年,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数据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催生一批数智应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据企业,数据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聚集和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弹性退休制度具体如何实施?“往前弹”和“往后弹”如何选择?怎样更好保障职工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