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到二〇二七年底力争建成超十万台大功率充电设施——
本报记者 廖睿灵 2025-07-22 18:32:26 人民日报海外版
驾车出行,充电桩不好找;充了一会儿电,电量还是不足,不够跑全程……这些困扰新能源汽车车主的问题,有望得到进一步解决。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稳步构建布局合理、品质升级、技术先进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适时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功率充电应用城市与高速走廊,力争到2027年底,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
这一目标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与充电基础设施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而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超1440万台。这显然与新能源汽车数量存在差距。
新能源汽车车主孙力常在不同城市间开车跑长途,他说:“这几年,明显感觉充电桩数量多了,但仍经常遇到充电需要长时间等待的情况,尤其节假日出行高峰期,在高速路上排队等充电的现象更是明显。在一些相对偏远地区,充电桩比较难找,充电桩设备老化或损坏的情况也很普遍。”
如何解决新能源汽车车主的烦恼?首先要提升充电效率。
业内人士介绍,电动汽车充电时间主要取决于车辆的电池容量和充电桩充电效率。随着产业迭代升级,单枪充电功率达到25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充电设施得到进一步普及。《通知》提出的首条事项,就是“加强大功率充电设施专项规划统筹”,其中提到,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和电力资源分布,以即充即走场景为重点,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科学合理做好大功率充电设施发展布局。要加强推广建设的,就是单枪输出功率超过250千瓦的大功率充电设施。
哪些场景的充电桩要先改建?根据《通知》,率先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率超过40%的充电设施实施大功率改造。这部分充电设施,往往响应节假日和旅行高峰期的大量出行需求,改造提升这些场景的充电效率,能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车主的里程焦虑,确保其平稳出行。
另外,《通知》还明确,面向电动重卡、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大容量、高倍率动力电池应用场景,开展单枪兆瓦级充电技术研究与试点应用。这些电动交通工具,对大功率的充电设施有“天然依赖”,也需要加强其充电需求响应。
实际上,近些年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一些城市已提出要加大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比如,深圳早在2023年就提出建设“超充之城”,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超充站1055座、充电桩超42万个,实现超充站、充电枪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加油枪。
一些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积极布局充电桩建设,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广汽埃安、特斯拉、蔚来、大众开迈斯自建的快充桩均超过1万台。理想汽车也在近日宣布,截至今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突破1.5万根,站内均为高功率超充桩。根据《通知》,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这意味着,未来这些充电桩或在更大范围内能为更多新能源车主提供便利。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62.2万辆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