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 赵建国 2025-01-21 16:02:23 中国汽车报网
新年伊始,国内传来重大“锂”好!近日,相关主管部门宣布,国内的锂矿、稀土找矿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储量数据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锂矿储量从全球占比6%升至16.5%,从世界第六跃升至第二,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新能源汽车业的“血液”
在矿业中,锂被誉为未来“金属之王”,在当代社会举足轻重。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移动通信到疾病治疗等新兴产业,锂都是关键元素,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被称为新能源汽车业的“血液”,不可或缺。
国内新发现的西昆仑-松潘-甘孜长达2800公里的世界级锂辉石型锂成矿带,累计探明650余万吨,资源潜力超3000万吨,极大丰富了我国锂矿种类,拓展了找矿范围,为锂矿勘查开发提供了新方向和潜力,甚至引领了新疆、四川、青海等地区锂矿找矿示范,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广阔前景。
同时,我国盐湖锂资源开发也取得显著进展,新增资源量达1400余万吨,已经跃居仅次于南美“锂三角”和美国西部的全球第三大盐湖型锂资源基地。盐湖锂资源开发具有成本低、污染小等优势,未来也将会成为我国锂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实,国内不仅在锂找矿方面有了新突破,同时还攻克了锂云母提锂技术难题,解决了锂云母含锂量较高但提取复杂、成本较高问题,提高了利用率、经济性,打开了锂云母型锂矿找矿、加工的新路径。
据推算,国内锂矿资源已经升级到数千万吨的量级,理论上足够国内平均每人一辆纯电动汽车的需求,以及新能源储能消耗。由此,也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技术路线出现新趋势
中汽协数据表明,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88.8万辆,同比增长34.4%;销量为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新能源渗透率达40.9%。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提升,对锂的需求量也持续增长,无论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都离不开“锂”。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年度装车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占有率在2024年再创新高。2024年,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12月的装车量占比更是高达80.9%。同时,三元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39.0GWh,占比25.3%,同比增长10.2%。
“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逐渐扩大,体现了其自身优势逐步彰显。”西北工业大学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于冬生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其优势主要包括有足够低的成本,目前市场上动力电池价格均价约为400元/kWh,有的甚至低于350元/kWh,为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同时,磷酸铁锂电池避开了镍和钴两大金属价格波动的影响。而且,此前海外锂矿石的尽快也基本保障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短期内不会影响锂价
近几年,锂价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波动,碳酸锂价格从50万元/吨降低到现在8万元/吨左右,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从700元/kWh直接腰斩。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某动力电池企业去年回收了10万吨废电池,生产了1.3万吨碳酸锂,锂资源的回收率高达91%,镍锰钴高达99%。如果按照这一速度,到2030年,这一市场规模会再翻一倍,2050年,全世界50%的锂消耗将来自循环经济。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一线电池企业更是在积极开拓锂电池回收市场,锂回收率达到了97%到99%的水平。”广东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森认为,将来国内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锂循环。再加上丰富的锂矿储量,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带来了利好。
目前,随着探明锂储量的增加,是否会影响锂原料的市场价格呢?“可能会对锂期货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林森认为,锂储量的大幅增加,会进一步增强锂期货市场的信心,有可能会使锂期货价格保持较为稳定的运行。
对此,也有人会有不同看法。“从锂储量到现货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短期内不会影响锂市场价格。”于冬生表示,储藏量与开采量之间不能划等号,并不是发现了就一定要马上开采,是否开采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在目前国内仍有锂矿石进口合同且价格不高的情况下,开采并不是当务之急。同时,锂矿开采工厂的整体建设周期也需要至少2年至3年,高海拔地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而且从开采到转化成原材料产品进入市场流通,也需要时间。因此,起码近几年锂储量不会影响锂的市场行情。“但是,这一储量的提升,为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供应链提供了保障,降低了对外依存度,意义不凡。”他强调。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