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汽车 > 正文

拒绝内卷 车企转型应有新思路

记者 韩忠楠  2025-01-02 17:38:31  证券时报

从2023年开始,“内卷”这一网络流行语,开始逐渐走入公众视野,多个行业因竞争日趋激烈,透露出越来越卷的苗头,甚至朝着“内卷式”的恶性竞争演化。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近两年的竞争气氛尤为白热化,车市价格战持续不休,让产业链上下游不得不“卷”起来。2024年,汽车价格战的硝烟从新能源汽车蔓延至燃油车板块,行业竞争秩序出现震荡波动。

车企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需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一方面,国内先进、完备的汽车产业链配套体系,为车企提供了更稳固、更具性价比的供应链,为车企提供了将价格打下来的天然条件,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国内汽车产业链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价格战之下,消费者们有机会能以更优惠的价格体验到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利好。

但事实上,持续了近两年的汽车价格战,给产业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不容忽视的。为了在汽车电动化转型的关口抢占市场蛋糕,部分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降低价格、压缩利润空间,甚至牺牲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这种竞争,不仅直接损伤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砸了企业自身的招牌,甚至扰动了整个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可以说,价格战之下,没有赢家。

同时,车企被动地参与价格战,也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主动创新。长此以往,这会极大地消耗产业的创新力和向上活力。对于当前的汽车行业来说,如果不能合理地规范竞争秩序,会间接滋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甚至让产业竞争走向失序。这对正处于向上升级的中国汽车产业来说,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重创。

不止汽车行业,很多产业在面临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形,比如出行服务平台,外卖平台、共享单车等等,这些行业都曾经历过激烈的价格竞争,在持续的洗牌之后才进入了稳固发展的阶段。

今年以来,中央已明确提出要“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并表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这些督促措施,不仅是在给汽车行业敲警钟,也是在呼吁全社会、各行业警惕内卷式竞争。

目前,已有很多车企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及时转换思维,明确表示要拒绝“内卷”,朝积极竞争的方向发展。

防范内卷式竞争,并不意味着让车企“躺平”,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而是要在激烈竞争之下,为自己谋划一条新出路。在蓬勃壮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不断涌现着新的机遇,车企完全有机会探寻出新的转型思路,在创新技术上“卷”出新突破,在产品品质上“卷”出高标准,在品牌影响力上“卷”出好口碑。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家车企2024年“成绩单”出炉 比亚迪销量427万辆同比增四成
下一篇:六个关键词看2025车市新动向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