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望海楼:少年哪吒破浪而来

郑  娜  2025-02-12 11:04:59  人民日报海外版

2月4日,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中国影史上的“最强春节档”也落下帷幕,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的势头不但不减,反而愈战愈勇,破纪录的速度恰如风火轮般“顷刻行千里,须臾至九州”。

2月5日,《哪吒2》以54.46亿元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前三;2月6日,以60.54亿元票房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2月7日,以67.92亿元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第一名;2月8日,成为全球单一市场首部破10亿美元的影片;2月9日,以80多亿元票房成为首部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40的亚洲电影;2月11日,成为全球影史第27部票房超90亿元电影⋯⋯据网络专业电影平台预测,《哪吒2》最终总票房有望超过140亿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

《哪吒2》已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在世界电影史上再次书写属于中国的华彩篇章。围绕这部电影展开的讨论广泛而热烈。从主创“五年磨一剑”将细节精致到“毛细血管”的艺术匠心,到“全华班制作”托举起的国产动画电影“量质双飞跃”,让人不禁想起2024年席卷全球的现象级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同样历时6年开发完成,制作团队全部由中国人组成。中国文化产品接连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瞩目、获得成功,看似巧合的背后,是两支团队对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坚守、对弘扬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对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

走过漫漫百年路的中国动画,虽然曾在20世纪中后期创造过辉煌,拥有长达30多年的黄金时代,但此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衰退,被好莱坞动画、日本动画拉开距离,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最受欢迎的中国题材动画IP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便由好莱坞主要打造,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中国动画从业者不断探索,破中国动画复兴之题,开中国动画IP之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姜子牙》《雄狮少年》《长安三万里》等一系列国产动画接力展现出可喜的创作水平和票房成绩。导演饺子明确表示,“哪吒”系列就是受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动画《哪吒闹海》深刻影响而产生的,前后两部作品都有对《哪吒闹海》的致敬镜头。正是踩着前人肩膀、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双轮“风火轮”,“哪吒”系列破壳而出。

《哪吒2》不仅完成了对第一部的升级迭代,在人物的丰满度、故事的复杂程度、特效画面的呈现以及世界观的表达上都有了很大提升,更实现了传统神话形象“哪吒”IP与“魔童”系列电影IP的叠加,古代神话里的“哪吒”、上美厂的“哪吒”、21世纪的魔童“哪吒”在这部电影中合为一体,完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国产动画拾柴百年的烈火熊熊燃烧。

理想永远年轻,热血总是滚烫。哪吒与悟空,是中国神话中最受欢迎的英雄,他们天不怕地不怕、不认命不服输。当下的中国文娱产业,勇于创造的中国“少年英雄”不拘旧法,融汇创新,自辟新境,扛起了文化传承发展的旗帜——10年前,一群年轻人决心将小说《流浪地球》改编为电影,此后电影《流浪地球》横空出世,第一部和第二部以超过80亿元的票房刷新世人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认知;6年前,一群年轻人立志以《西游记》为切入点,对欧美垄断的3A游戏进行“拓荒”,《黑神话:悟空》腾云而来风靡世界;5年前“哪吒”系列电影第一部完成时,还有不少特效由外国团队制作,但今天《哪吒2》的特效全部由国内团队完成,制作团队中大部分是95后新生代。

“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神话故事里的哪吒,以莲藕结合七色宝莲重塑肉身。中国年轻一代创作者,坐拥无穷无尽的文化富矿,怀抱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更有自信也更有能力,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风格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锻造好中国自己的文化新名片,更多少年英雄正破浪而来。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家谈:身边新变化 消费迎机遇
下一篇:从百分之五增长看定力与信心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