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金融 > 正文

第八届西湖大会在杭州举行,与会嘉宾建言——

畅通金融活水 浇灌科创之花

记者 张淑贤 陈雨康  2025-05-22 11:08:31  证券时报

小满时节,钱塘江畔群贤毕至。5月21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支持的第八届(2025)西湖大会在杭州举行。作为中国大资管领域的品牌论坛,本届西湖大会以“打造资本强引擎,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资本如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赋能新质生产力展开深入探讨。来自行业协会、地方政府、资管机构、上市公司、专家智库等方面嘉宾约500人参会。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以《围绕三大赛道,着力推进新质生产力集群化发展》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提出,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有三大赛道,分别为增量、存量和生产性服务业。增量角度即新制造,过去几十年制造业集群中较短缺的板块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人工智能、新生物医药和新高端装备,五大板块是五棵参天大树,每棵大树上的每片树叶、每根树枝都可能代表一个重要行业;存量是指现有的工业产业体系也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用新质生产力来发掘传统制造业的潜力,主要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低碳改造和数字化改造; 生产性服务业则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土壤,是推动制造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黄奇帆说:“当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约为27%,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并与制造业集群融合发展,形成协同创新和规模效应,成为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支撑。”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孙念瑞在致辞时表示,上市公司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统计显示,近五年,上市公司加大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整体研发强度约为2.2%。他说,A股上市公司科技叙事的逻辑越来越清晰,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和吸引力正在持续提升。

孙念瑞表示,近年来,上市公司回报意识越来越强。2024年度,A股上市公司分红总额2.3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平均股利支付率逾37%,1277家公司股利支付率超50%。分红回购已远超IPO、再融资和减持总规模,投融资更加协调的市场生态正在加快形成。

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壮大,既需要“仰望星空”的战略视野,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生态支撑。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左丁表示,未来中国培育新兴产业要以人民币基金为主。人民币基金必须担负起历史使命,加速培育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同时,中国风投要持续加大投入,为中国原创提供充裕的耐心资本。

从地方实践看,杭州正在积极探索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路径。杭州市上城区委书记章燕表示,站在抢抓时代动能的新起点,将贯彻落实浙江省委、杭州市委高水平建设金融强省和强市的战略布局,因时因势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19公里“黄金左岸”,推动上城金融从“财富管理高地”向“创新发源策源地”的3.0版迈进。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认为,“杭州六小龙”出圈是创新生态的胜利。创新生态需要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创投、风投、银行、券商等各类主体综合协同,打破牌照单项服务的壁垒,为科技企业构建“股、债、贷、保、担、租”多元化接力式融资支持系统,推动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四链融合”。

浙商证券总裁钱文海说,金融应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发挥“催化剂”和“连接器”作用。金融机构应做科技创新的“催化剂”,设立更多长期限、专业化的科创投资基金;做产业升级的“连接器”,推动资本向先进制造业、未来产业集聚;做金融生态的“共建者”,营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成长的金融生态。

从科技研究与产业智能化的前沿切入,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漆远强调,人工智能从聊天到推理,再到智能体,正在服务千行百业。智能体不仅是感知,更多是决策、调动工具等整体价值的实现。

  大会首度发布了《2025资管向实TOP榜》。该评价由证券时报社、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浙江省金融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完成。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洪洞农商银行曲亭支行:“三到位”精准发力 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