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2025-02-26 11:39:17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包括污水管网改造、墙体翻新、屋顶防雨、环境绿化等,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图为2月16日,在庐阳区海棠街道海棠别院小区,工人在对小区污水管网进行改造施工。
赵 明摄(人民视觉)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超额完成5.4万个的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城市更新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等陆续研究推进和实施城市更新,各地也纷纷加大政策出台力度。
多点开花 城市更新提质加速
2024年,成都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年改造小区455个,相较于上年增加209.5%。
放眼全国,多地正持续加快城市更新节奏。驱车来到上海市普陀区“真如境”片区,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群、剧院、公园、住宅等功能一应俱全。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城中村——红旗村。
“城市更新不仅改善了城中村的破旧面貌,还通过腾笼换鸟进行产业升级。”原红旗村村委会干部归伟俊说,这里以前充斥众多传统初级市场,如今正成长为数字科创产业集聚区。
2024年,上海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攻坚,全市完成零星旧改项目13.6万平方米,完成旧住房成套改造31.11万平方米,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21个。
在天津,土地、工业、商业、学圈、轨道上盖、风貌建筑等各类资源盘活更新项目分类推进。目前,天津已审定、招标城市更新项目29个,先农大院、第一机床总厂等22个项目已启动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24年城中村改造扩围至300多个城市,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790个,改造城市危旧房7.4万套(间)。
多方发力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的阶段。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统筹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先体检、后更新,体检出的问题就是更新改造的重点。“我们不断更新完善体检指标库,建立常态化群众参与机制,从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六个层级,系统查找群众身边难点堵点和城市发展短板弱项。”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城市更新处副处长魏海军说,目前天津正组织编制2025年城市更新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年度建设、投资内容。
“城市发展不是摊大饼,特别是在老城区,要将城市更新与保存历史文脉有机结合。”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明坤说。
适应现代都市发展要求,重塑城市形象和功能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涵。在上海,从城中村蝶变重生的蟠龙天地商业区将历史文脉和新功能同时植入古镇空间肌理,至今还在向新求变。
上海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正竭力盘活低效用地,实施区域更新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双提升。
根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我国将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同时,将持续实施完整社区建设、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和老旧街区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等民生工程、发展工程。
多措并举 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进行创新探索,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
在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看来,城市更新蕴含巨大的市场潜力,要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
当前各地正在因地制宜进行城市更新的创新探索——
为促进存量资源盘活利用,江苏省苏州市支持各类实施主体利用存量建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允许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建立功能转换正负面清单,保持土地使用权和土地用途5年过渡期不变。
为进一步加大城市更新资金保障,重庆市把政府专项债作为城市更新重要资金来源,挖掘项目长效收益,做好“肥瘦搭配”,加强各类资金整合投入。
为加强资源统筹和产业策划,成都划定78个重点更新单元和119个一般更新单元,由各区政府组织编制更新单元实施规划,加强业态运营策划,有序引导项目实施。成都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政府的政策、规划和指引越完善,企业参与城市更新的发力点就更清晰。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构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完善“一委一办一平台”,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形成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据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胡旭、郑钧天、隋福毅)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支持“两重”建设 提升投资效益
下一篇:铜,重要原料正获得更大舞台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