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正文

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增加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量——

养殖业节粮,潜力有多大?

本报记者 邱海峰  2025-02-18 14:59:05  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中国的粮食消费中,饲用粮食消费占大头。能否有效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关乎老百姓餐桌,也影响着粮食安全形势。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30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式的单位动物产品平均饲料消耗量比2023年下降7%以上,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量明显增加。这意味着,养殖业节粮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养殖业发展主要采用玉米豆粕型的饲料配方模式,豆粕用量占比较高。随着养殖量增加以及养殖模式和结构改变,饲料粮用量逐年增加,供应日趋紧张。数据显示,2017年,饲料中豆粕占比达17.9%,全年豆粕饲用量达6800万吨,主要源自进口大豆。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畜禽水产品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加,带动饲料粮需求刚性增长。

“为应对饲料粮供应日趋紧张的挑战,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围绕养殖业各环节全链条综合施策,这既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说。

具体如何推进?提效、开源、优化结构是三个关键词。根据《意见》,各地将推广精准饲料配方技术,推行精准饲养管理方式,发展适度规模高效养殖模式,支持绿色高效饲料添加剂创制;健全饲料资源基础数据库,深入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加快农副资源提效加工利用,完善新饲料评审制度;拓展饲草产业发展空间,优化草食家畜饲草料结构,落实《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加快发展节粮型高效肉禽养殖生产,加大牛羊生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设施渔业。

潜力有多大?农业专家分析,养殖业节粮行动统筹推进提效节粮、开源节粮、优化结构节粮的综合措施,强化科技支撑,将能有效提升养殖业的饲料转化率、资源利用率和总体产出效率。

一看低蛋白日粮技术。据介绍,动物摄入蛋白实际上是获取蛋白在体内降解产生的氨基酸,低蛋白日粮技术改变以往饲喂动物“大水漫灌”式的氨基酸供给方式,根据动物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能量和氨基酸营养需求,制定精准配方,既满足动物需求、又不浪费蛋白的氨基酸平衡的高品质饲料。通过推广这一技术,将有助于改变饲料配制技术路线,降低对豆粕的依赖。国内外研究成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均衡的合成氨基酸,在不增加猪禽饲料成本的前提下,理论上可减少豆粕等饲料粮用量2000万吨。

二看开源替代。据摸底调查,国内一些动物源性原料和非常规蛋白资源挖掘利用还不够充分,这些资源经规范处理加工和饲料化利用,增加蛋白饲料原料供应,最高可替代豆粕等饲料粮1400万吨。

三看以草代粮。研究表明,1亩全株青贮玉米相当于1.3亩籽粒玉米的土地产出效率,1亩苜蓿的蛋白产出至少相当于2亩大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培育推广优质高产饲草品种,充分挖掘盐碱地等土地资源种草,积极开展粮饲轮作,增加牛羊养殖的饲草供应量,理论上可减少饲料粮用量1400万吨以上。

相关机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以低蛋白日粮技术推广为重点的综合措施全面推行到位,可有效减少养殖业粮食消耗量,有望缓解饲料粮供应压力。

农业农村部表示,接下来,将重点聚焦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应用、节粮型新品种培育推广、动物疾病有效防控,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整体效能,推动养殖业节粮降耗、降本增效。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外资大项目看引资新变化
下一篇:闲置土地收储节奏加快 市场预期或改变楼市供需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