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94项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任务完成
本报记者 王 浩 2025-01-06 15:29:33 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等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大江和连绵群山一一映射到虚拟空间,参数变动,为库容调度、冲淤提供精准方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电子围栏、远程控制系统护佑一渠清水北上,全天候监测1400多公里渠道……一项项水利工程与数字技术相互融合,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加快构建。
“数字孪生水利是水利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之一。2021年6月以来,水利部明确了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责任单,产生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钱峰介绍。
“简单来说,数字孪生水利是指通过人工智能、5G、大模型等技术,把现实世界的自然水系和水利工程‘搬’到互联网上,实现虚实物体之间仿真模拟,进而开展精准预报、超前预警、快速预演、制定预案。”水利部水文情报预报中心主任孙春鹏说。
近年来,水利部门先行完成了94项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任务。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上,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数字孪生长江雏形加快形成;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有序推进,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孪生黄河深度联动。在数字孪生水网建设上,完成数字孪生国家骨干水网建设框架方案编制,推进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初步建成,10个省级水网先导区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取得应用成效,并积极推进市级和县级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在数字孪生工程上,数字孪生三峡、小浪底、丹江口、岳城等持续迭代优化。2023年至2025年,49处数字孪生灌区启动先行先试建设,到2025年新建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利工程普遍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孪生平台和业务应用体系建设。
数字孪生水利,让河湖管护更精细。水利部搭建全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平台,汇集283个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断面水位、流量等监测信息,实现对165条重点河湖235个生态流量控制断面、65个水量分配断面的实时监测预警。建成全国取用水管理平台,实现对颁证取用水户超许可、超管控、无计量等违规行为动态监管。截至目前,全国已接入的在线监测点达到13.1万个、非在线监测点55.15万个。
数字孪生水利,让水利工程建管更科学。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上,汇聚生成水利行业4万多家企业、107万多名从业人员、42万多项工程业绩及信用评价信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信息系统上,水利、能源、交通等9类行业共9万余座水库电子档案实现共享。在农村水利水电信息管理系统上,52万处集中供水工程、4.2万座小水电、7326处大中型灌区基础信息和业务信息实现年度更新,日均访问量超3000人次。
“我们加强部门联动、持续科研攻关,不断推动数字孪生水利从先行先试迈向示范推广。”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成建国介绍,接下来,水利部将全力推进国家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工程(一期)立项,实施“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夯基提能行动,继续攻关水利大模型研发,用好数字孪生资源共享平台,持续推动共建共享,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把疏勒河“装进”计算机
下一篇:电力高速路 瞬传清洁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