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杜 梨 2024-10-09 20:56:17 人民日报
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都会有钉鞋改衣、配钥匙等“小修小补”需求。但也有群众不时反映维修点不好找或是遭遇“维修刺客”,相关问题值得关注。
城市承载着万千市民的生活需求。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不起眼的“小修小补”摊点在一些地方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的是没有为这类摊点预留空间,也有的是因为小商小贩挣不到钱不干了。如何让“小修小补”更好地在城市中立足,成为一道需要精心解答的民生考题。去年,商务部明确表示,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此后,多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为破解“修补难”问题积累了有益经验。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当前,大城市的“小修小补”店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成本问题。哪怕是一间不宽敞的小铺面,算上租金、水电等,运营成本也并不低。但“小修小补”的费用,又不可能定得太高。而且,像鞋子破了、拉链坏了、自行车出毛病、家电部件失灵等问题,维修虽然是刚需,但频率并不算太高。解决好市民的这类“低频刚需”,既要算好“民生账”,也要算好“经济账”。维修摊点有稳定生意、合理收益,才能真正站得住、走得远。
为“小修小补”提供更大空间,是必须迈好的第一步。从北京的实践来看,改进的办法有不少。比如,有的街道盘活社区空间,以零房租或低房租的办法,吸引修鞋、配钥匙、修车师傅进驻。再如,有的国企出手组建便民维修队伍,让居民享受质优价廉、诚信托底的服务。也有“小修小补”商家应时而变,或是将裁缝店“搬”到网上,适应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或是承接修改婚纱礼服等业务,增加新的盈利点。治理者提供贴心支持,店铺开动脑筋、创新思路,办法总比困难多。
过去,“磨剪子嘞抢菜刀”的吆喝声不时在街头巷尾响起,喊出了生活的百般滋味。今天的城市也要找到恰当的方式,让“小修小补”融入生活空间,让宜居成色不断提升。
(摘编自《北京日报》,原题为《为“小修小补”留下一席之地》)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现场评论:天水花牛苹果为什么“攒劲”
下一篇:人民时评:以长远眼光推动设备更新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