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纵横:产业转移不是简单搬家

黄 鑫  2024-06-28 16:52:17  人民日报

前不久,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签约项目达360个,签约金额3741亿元。此前,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在河南、内蒙古、云南、四川等地举行,已签约落地一批重大项目。这表明,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仍大有空间。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稳定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有待增强,产业发展战略纵深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急需立足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基础等,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产业向哪儿转?怎么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总体来说,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向中西部劳动力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地区转移,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创新要素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不是简单搬家,有的产业转得出未必接得住,有些产业转移后很容易遭遇“水土不服”。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仅有政策优惠和区位、资源等优势是不够的,还需加强与先进地区产业衔接、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合作,开发配套产品,补齐产业链短板,培养创新人才,支撑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准承接,产业更易“接得稳、留得住、长得好”。不同地区产业水平、资源禀赋、优势短板各异,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应当地实际的承接产业。这既不能一味追求新产业,也不能在低水平持续徘徊。中西部地区不少地方以传统产业为家底,要立足优势传统产业向新延伸,并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不断提升产业“含新量”“含绿量”。

承接产业转移要与推动产业升级同步进行。对承接地而言,产业转移过来,不是句号,要在转中抓住机遇,促升级、求突破,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转移是篇大文章。一方面,要深化东中西部对口合作,推动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另一方面,要支持各地发挥优势、有序承接、错位布局,提升承接能力,加快构建各区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格局。

(摘编自《经济日报》)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下一篇:评论员观察:以招投标公平确保市场竞争公平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