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正文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改革激发活力——

一项制度创新,填补航运高端服务空白

本报记者 刘士安 王崟欣  2024-12-09 11:16:42  人民日报

11月20日,上海洋山港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来自法国达飞集团的轮船靠岸装卸。轮船一侧,一艘液化天然气加注船正用管道与之相连。管道内,1.1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注入轮船,创下了上海港液化天然气单次加注量的新纪录。

得益于一项制度创新,上海港液化天然气加注从无到有、从有到多,长期服务加注航运和集装箱公司已扩展至8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试点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出台那天,上港能源董事长罗文斌十分激动:“有了这个《办法》,我们与法国达飞集团的合同也就生效了。”

液化天然气是适应国际航运绿色化转型的一种清洁燃料。此前,全球只有荷兰鹿特丹、新加坡等少数港口能完成液化天然气加注。2021年1月,法国达飞集团找到上港能源,希望在上海实现液化天然气加注。罗文斌随即找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提供燃料补给是港口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应该与时俱进提升燃料加注能力。”

“液化天然气加注作为一项新业务,国内的政策和监管尚无先例可循,制度空白如何填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合保税区处(航运处)处长林益松犯了难。

上港能源出题,上海市商务委联合11个部门成立工作小组答题。讨论会上各单位集思广益,聚焦上海实际提出建议。从液化天然气加注船靠泊到航行水域安全,从加注作业流程到安全监管措施……一个个问题在探讨中逐渐清晰。

经过一年多通力合作,2022年1月30日,《办法》正式出台,从申报流程、经验规范、监督管理等方面建章立制。很快,上港能源成为首家试点企业。

上海港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三个拥有“船到船”同步加注保税液化天然气服务能力的大型港口。布局国际航运中心,实现液化天然气加注只是一小步。如何进一步布局绿色能源加注业务,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短板,提升上海港服务能级?

今年3月1日,临港新片区发起成立绿色航运产业联盟开放平台,致力于构建多种绿色能源加注生态体系。目前,平台已初步搭建起服务绿色甲醇加注的业务框架,集聚了生产制备、检测认证、加注服务、碳交易等多种机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11月1日,《上海市推动国际航运燃料绿色转型工作方案》正式印发,提出到2030年,形成内外共济的航运绿色燃料供应体系,上海港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能力达到百万立方米(液态)级,绿色甲醇、绿氨加注能力达到百万吨级。“我们将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清洁能源加注服务中心,持续提升上海国际航运服务能级和竞争力。”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表示。

(谢卫群参与采写)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国蔬菜在田面积同比增加100多万亩
下一篇:如何畅通从“书架”到“货架”的路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