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图书 > 书评 > 正文

转型与创新: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深化发展

曾刚  2023-08-29 17:01:43  金融时报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迅猛发展,“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绿色金融的内涵将进一步扩展。最近出版的《转型与创新: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蓝皮书》一书围绕“双碳”目标展开,分为政策趋势、重点领域与产业、金融市场三大部分,兼顾金融研究、能源研究与产业研究。该书在厘清国内外绿色发展形势后,引入作为绿色产业风向标的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从能源转型、储能发展、工业绿色发展以及建筑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着手,探究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之路。最后,聚焦绿色金融主题,深入探析绿色信贷市场、绿色债券市场、ESG投资市场、碳市场与碳金融等,并展望了未来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将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力量,而金融的发展也是每个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样,绿色金融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轨,自2016年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发布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以来,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规模迅速扩张,截至2022年末,已达到22.03万亿元,规模居世界首位。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毫无疑问是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将是贯穿我国金融发展的主线。

正如《转型与创新: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蓝皮书》所描述,时代的浪潮中,绿色发展的历程需要有人来记录,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和义务。非常庆幸,作为十几年来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的关注者、实践亲历者和研究者,“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成员机构兴业研究发起的兴业碳金融研究院成为了“记录者”。2022年其绿色金融研究团队发布的专著《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创新》就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该书的作者均是来自该院的研究员,是兴业碳金融研究院的集体研究成果,主题鲜明、资料详实。

过去一年国际形势愈发纷繁复杂,各国纷纷加码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充斥着“不确定性”的当下,“绿色”成为难能可贵的国际共识。对于我国绿色发展而言,去年意义非凡。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新发展阶段的“绿色”赋予了新的目标和方向。《转型与创新: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蓝皮书》很好地为2022年国际、国内绿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记录,并对发展趋势作出了研判。

综览全书,作者记录的几个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的重大变化,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核电和天然气成为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绿色能源。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再次引发欧洲能源危机,能源供应成本持续升高导致产业外溢,欧盟加大力度转型绿色、低碳、稳定的能源系统,欧盟议会已经同意将核电与天然气纳入绿色能源。除了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核电与天然气也日益受到重视。

二是绿色产业发展与我国宏观经济同频共振。《转型与创新: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蓝皮书》的一大特点是,作者根据持续5年、每月调研并编制的“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全面细致地揭示2022年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研判产业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感知绿色产业发展中的痛点。2022年,受疫情相关影响,该书作者编制的兴业绿色景气指数显示绿色产业综合景气波动下降,相较于2021年末,下降了4.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GPI景气指数季度均值与我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季度同比增速显示出一定的同步性,GPI指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体宏观经济景气程度。

三是提出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在全球进入碳中和时代的背景下,转型金融成为国内外可持续金融领域的一大热点话题,该书提出传统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低碳转型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现有的绿色金融体系在其支持范围不能完全满足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融资需求。因此,双碳目标下,转型金融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转型金融主要聚焦于支持高碳行业按照全球或区域的气候目标和路径进行有序的转型,为高碳企业低碳转型融资提供了新选择。下一阶段,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我国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二十国集团(G20)转型金融框架为我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提供了指引。

《转型与创新——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蓝皮书》从政策、行业和金融市场三个方面切入,为读者提供了独到的见解,主要包括三个篇章:一是政策趋势篇,二是重点领域与产业篇,三是金融市场篇。

政策趋势篇,该书既立足于纷繁复杂的国际政经形势之中,基于对国际国内绿色发展进程的比较和研究,见微知著地分析了全球绿色转型的变与不变、现状与未来以及竞争与合作;又立足于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新发展阶段我国绿色发展蓝图将如何“绘制”。

重点领域与产业篇,该书从现状出发,以详实的数据、图表为支撑,科学严谨地分析了能源、储能、工业和建筑四个重点领域绿色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最后是金融市场篇,无论是方兴未艾的绿色信贷市场、绿色债券市场,还是蓬勃发展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投资市场和碳金融市场,该书均系统地进行了梳理,并结合作者的认知和体会,预测了未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作为“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蓝皮书”的第一本,该书内容翔实丰富,从国际到国内,从理论到政策,从产业发展到金融市场实践,进行了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的详细记录与剖析。由表及里的分析,结合作者们的认知、实践和体会,相信会给读者贡献更多有价值的关于全球绿色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新趋势的观察和思考。

(作者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构建更加全面完整的债券市场分析框架
下一篇:一本危机处置的应急手册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