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戴先任 2023-10-23 17:15:35 人民日报
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参与夜宿之旅、夜游梁启超纪念馆感受梁氏家风、走进李叔同故居沉浸“叔同之夜”、于天津民俗博物馆体验“天后宫福缘夜”……越来越多博物馆推出夜游服务,游客在“越夜越美丽”的氛围中感受着文化与艺术的共生,共同点亮城市的文化灯塔,助力夜经济蓬勃发展。
当前,发展夜经济成为多地共识,除了大力推动传统意义上的餐饮、住宿、购物消费之外,夜游项目作为文旅一体化的新鲜血液,正逐渐成为夜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市场的蓝海。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不仅是凝固历史和记忆的建筑空间,还是欣赏美的场所、传播知识的殿堂、公共休闲的场域。推出夜游项目,不仅有利于弥补游客对白天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的遗憾,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博物馆功能,更好盘活博物馆资源,开拓文化新空间,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比如,李叔同故居推出的沉浸式解谜夜游活动,就是以李叔同先生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贡献为背景,通过解谜线和任务线双线并行的方式,让游客在游览中了解李叔同先生的传奇一生。此项目不仅让游客有了夜晚探索的别样体验,也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有故事、有场景、长见识、能传播的博物馆夜游项目,为众多游客提供了全新的博物馆打开方式,也对博物馆的接待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考验。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博物馆夜游发展鼓励性政策,对因延迟闭馆产生的必要支出予以一定补助,缓解博物馆运营成本压力。同时,要推动建立实用、科学的博物馆夜游服务规范。对夜间开放条件,如光源设置、消防、安防、人员配备、夜游服务等做出规范化要求,更好促进博物馆夜游项目的有序开展。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延长公共交通运行时间或增设博物馆晚间交通专线等方式,为人们夜间出行提供便利。
有更多文化消费场景的加入,一座城市的夜游生态才会更完整,才能更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期待更多博物馆能够推出具有自身特色、显现独特价值的夜游项目,以唤醒、盘活更多文旅资源,不断燃旺博物馆热生发出的文化篝火,促进游客与城市的共赢,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江西日报》,原题为《让博物馆夜游点亮夜经济》)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
下一篇:中国经济具有巨大韧性和潜力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