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围绕“沿边”“跨境”大力创新

  2023-08-29 18:23:00  人民日报

对话人:

周珊珊  本报评论员

朱  婧  云南日报评论员

 

周珊珊: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作为我国首次在沿边地区布局的3个自贸试验区之一,云南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特点是沿边,最大的特色是跨境和面向南亚东南亚。今年上半年,云南农产品出口货值保持西部地区第一。西南边陲成为效率优先的开放窗口,云南自贸试验区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朱婧:这样的排名体现出云南与周边不仅达到了“联”的效果,更努力做好“通”的文章,还立足“跨”字,做好先行先试。“联”“通”“跨”等具体的好做法、好经验背后,是云南自贸试验区着重打好沿边和跨境“两张牌”。从昆明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产业,到红河片区围绕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等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再到德宏片区深度拓展“互联网+免税购物”发展模式,云南自贸试验区正努力完成一批具有特色的“自选动作”,探索建立沿边、跨境的开放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

周珊珊:“想不到发展的基础这么好”“想不到上升的势头这么快”“想不到创业的环境这么优”,这三个“想不到”,是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企业的感叹。企业家“想不到”,但当地“能做到”,恰恰是云南自贸试验区提升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一条扁担两头挑,云南自贸试验区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打开开放新空间,更为沿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朱婧:“不用去交易场所排队,在家就能完成进出口商品的申报,方便又快捷!”这是一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边民的感慨。作为“互联网+边民互市”创新成果的“边互通”手机APP,既方便了边民开展网上订购、缴纳税费等贸易活动,又完善了监管链条,有利于边民互市贸易健康发展。类似这样的创新还有很多。昆明片区落实营商环境“红黑榜”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督管理;红河片区实施“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审批模式,一般不动产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分别压缩至3个、1个工作日以内;德宏片区多举措为外籍务工人员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更便民、更高效、更规范,这些创新举措大幅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云南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周珊珊: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更好应对国际经济贸易和投资规则变化与挑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试验田”。每一块“试验田”都有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发展禀赋和比较优势。云南立足自身实际,如何打好沿边和跨境这“两张牌”?

朱婧: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形成跨境的叠加效应。有个生动案例:去年5月,昆明市正式托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磨憨镇。自此,昆明成为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今年5月,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得知,昆明某企业有意到磨憨新设公司,但办事人员暂时无法到磨憨当地办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就与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联系,协助该企业线上填报信息。受理审批后,该企业在昆明顺利拿到营业执照。两地政务服务联动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潜力,也生动说明,运用改革的方式消除空间阻隔、破除无形障碍,才能立足沿边特色、做好跨境文章。

周珊珊:云南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大通道。“创新沿边跨境经济合作模式”“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开放通道”“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贸易企业服务中心”等已经写入《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2023—2025年)》。接下来,云南将如何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

朱婧:首先,强化云南特色,围绕“沿边”“跨境”大力创新。比如,加快推进依托中老铁路和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海公铁、公铁等多式联运,在“联通”上不断创新举措。其次,系统集成创新,重点在投资、贸易、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改革探索创新中融入“云南元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首创性、集成性制度创新成果。第三,突出云南定位,重点在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区域性交通物流枢纽、区域性国际经贸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等“两枢纽、两中心”建设中,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最终目标是放大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提高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提升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作用,让更多改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地区。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精准政策为企业添动力
下一篇:厚植乡村振兴人才沃土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