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2023-04-10 11:37:38 经济日报
本报西宁4月9日讯(记者马玉宏、石晶)青海省委常委会近日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强调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谋划中找准方位、在贯彻中见到实效,把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齐心协力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前不久,青海集中开复工1236个项目,涵盖清洁能源、综合交通、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民生改善等领域,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将对青海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引领带动作用,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注入强劲动力。
依托独特资源优势,2022年,青海规上工业增速和一般性工业投资增速,均创下10年来新高,规上工业增速刷新历史纪录。
数据显示,2022年,青海完成能源领域投资424亿元,第一批大基地并网150万千瓦、第二批大基地开工建设,青豫直流21台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全面建成,玛尔挡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完成,羊曲水电站开始坝体填筑。全省电力装机4468.3万千瓦、发电量992.7亿千瓦时,清洁能源装机4075.2万千瓦、发电量838.5亿千瓦时,累计输送清洁电量超过300亿千瓦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青海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纳军表示,青海充分发挥清洁能源资源优势,“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为目标,全面推进绿色清洁能源与先进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将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效能。
目前,青海省已建成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清洁能源装机4075.2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清洁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加快衔接,从硅材料、光伏组件等装备制造到电力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从能源外送到就地消纳,支撑特色产业减排降碳,青海“清洁能源+”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当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国内钾肥市场需求旺盛、订单增加,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各条数字化生产线开足马力忙生产。青海省依托盐湖资源,形成了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2022年钾肥增产100万吨,产量达到860万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牦牛肉、酸奶、牛奶、酥油……青海种类丰富的牦牛产品远销省内外。近年来,黄南州泽库县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园区+企业+合作社+牧户”的运作模式,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高速公路通达度有效提升、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牧区的生态产品在城市受到消费者欢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黄南州泽库县农牧局局长张泽表示。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坚持走“生态青海、绿色农牧”的发展路子,越来越多高原特色绿色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毅青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加强农畜产品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打造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集群,构建多元化农畜产品供给体系,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落实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下一篇:金融助农富村兴业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