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张 立 2023-02-10 18:04:31 经济日报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对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数据二十条”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策文件,必将对激发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潜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优势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具有变革性影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经济意义和社会价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数据基础制度,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推动力度。
完善制度设计,夯实制度基础。制度是数据要素市场运行的有效依据,是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运行秩序的重要保障。一是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数据二十条”倡导搁置数据所有权的巨大争议,以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运行为理念,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促进数据使用权交换和市场化流通。二是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数据只有流通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价值。规范发展数据交易场所,构建场内场外系统发展的数据交易生态,是破除数据壁垒、促进数据流通使用的关键切入点。针对数据跨境流动,要从数据来源、使用范围、流转过程等方面进一步防范安全风险,构建数据跨境可信流通体系。三是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发挥市场在数据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是保障各方面主体权益、吸纳不同主体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根本保障。
鼓励多方协同,夯实发展基础。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需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政府层面,应从完善制度规则入手,加强对不同行业的数据治理态势监督,敦促企业在开发数据产品或服务时提升数据安全和数据质量意识,构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数据治理新格局。在企业层面,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日常运营、技术研发等方面,压实数据治理责任。在社会组织层面,应在安全审计、合规公证、人才培养等方面强化能力建设,为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做好服务保障。
强化技术创新,夯实技术基础。数据不同于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其价值发挥依赖于各种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中,要进一步强化技术自给程度,支持数据模型、数据产品、数据管理工具、数据安全使用等各类技术自主创新,筑牢数据要素市场技术支撑体系。一方面,要支持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技术的研发攻关,以数据“可用不可见”“可用不可得”等形式,实现数据流通使用全过程的可控可计量。另一方面,强化数据要素市场监管技术创新,支持发展“监管沙盒”等新技术,通过穿透式监管不断夯实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底线。
(作者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海关监管创新助外贸保稳提质
下一篇:农产品站上了电商“C位”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