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金融 > 正文

稳增长持续加码 财政政策有望更积极

  2022-05-17 18:17:04  中国证券报

对于如何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稳增长力度,多位专家近日表示,在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的情况下,未来仍应加大支出力度为企业纾困,可考虑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促进消费。货币政策方面,需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

  继续加大财政政策力度

  “更多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采取更多直接措施作用于微观层面的经济主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建议。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今年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优化财政支出方向。财政政策需向家庭和中小企业倾斜。同时,用财政政策撬动信贷,比如增加贴息、贷款担保,给予市场主体一定租金、税费减免等。

  在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看来,虽然今年财政政策已非常积极,包括留抵退税等政策实施力度非常大,对解决企业现金流困难具有非常积极的效果。他建议,继续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尤其是加大用于消费方面的财政政策力度,比如发放消费券等。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建议,可以考虑用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带动进口。“要让我国拥有强劲的内需,除了长期的结构性改革等方式,短期也需要执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

  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

  就货币政策而言,专家表示,人民银行在总量性政策框架下灵活运用了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和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在特殊时期,积极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受疫情影响的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减负纾困。”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表示,人民银行已经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转换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表示,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没有“大水漫灌”,而是采取结构性货币政策逆周期发力,信贷资金直达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定向精准支持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在货币总量基本匹配经济需求的前提下,既激活了微观主体活力,增强了总体创新能力,稳定了产业链、供应链,也稳住了宏观经济。”她说。

  展望下一阶段,专家认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将继续加大,包括加快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重点包括稳定信贷总量、降低融资成本和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记者 彭扬 赵白执南)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疫情带来短期冲击 5月份经济运行有望改善
下一篇:山东各级国库今年办理留抵退税755亿元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