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陈发明 2022-11-03 18:02:54 经济日报
近日,记者从甘肃兰州出发,经1小时左右的车程,来到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近10年来,通过当地政府支持和社会帮扶,布楞沟村盖起了新房,通了自来水和硬化路,群众也有了稳定增收渠道,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800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力方向。”走在村里干净整洁的硬化路上,中国石化派驻布楞沟村第一书记周鹏超介绍村里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时告诉记者,“脱贫之后,我们要整合来自各方的帮扶力量,依托折红二级公路,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2021年,中国石化依托企业党员教育基地品牌,投入1480万元,在布楞沟村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农家乐、新农村旅游体验区等项目,结合东乡族民族风俗、脱贫攻坚精神,将布楞沟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是我们新的奋斗起点。”布楞沟村包村工作组组长陕斌杰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布楞沟而言机会很多,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绘就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脚踏实地把布楞沟建设得更加美好。”
村民马秀花是布楞沟村公益性岗位的受益者,每天打扫公共卫生,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白天还能抽空在村里的建设项目打零工。“10年来,有好政策的扶持,我们家脱贫了,生活也越来越好。”
为实现群众稳定脱贫,2019年4月,东乡县启动建设沿洮河经济带项目,努力通过下山入川,帮助山区群众彻底“断穷根”。在离布楞沟村不远的达板镇,由中铁二十一局以EPC模式承建的项目工地上,2000多名工人正在加紧施工。
“我们作为驻甘央企,将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相融合,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中铁二十一局东乡沿洮河经济带项目常务副指挥长张建明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建设的安居工程一期已交付使用,近5000户山区搬迁群众已经入住,后续产业园将有40多家企业入驻。随着这个劳动密集型园区的建设完成,未来将提供七八千个就业岗位,实现搬迁群众户均就业一人。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能源转型是一场高科技竞争
下一篇:中国新能源发展开足马力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