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沈若冲  2022-01-27 19:44:10  人民网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十四五”时期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重点工程、政策机制等作出总体部署。《方案》的出台为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和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节能减排是从源头降低能源消费、减少污染物排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有力举措。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可谓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多年持续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耗强度大幅下降,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着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有力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稳定供给,才能不断巩固提升环境治理成效,为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这是谋划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方法论。《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8%、8%、10%以上、10%以上。这一目标是立足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实际、结合“双碳”工作的要求、着眼长远发展需要设定的,需要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与此同时,《方案》部署了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对每项重点工程都提出了目标要求,比如“‘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既从全局上明确目标,又分领域细化指标,更有对工作重点的战略擘划,体现了坚定不移推进节能减排的决心、意志和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这是《方案》明确的要求,也是推进节能减排的必要之举。应当看到,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进节能减排要坚持系统思维,处理好减排和发展的关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正因此,《方案》提出“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制定修订资源综合利用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才能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当前推进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要求已明确,最关键的是抓落实。各级政府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胸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方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开展全民行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年接着一年干,我们定能推进绿色转型、建设好美丽中国。

(责编:崔宝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严起来
下一篇:新赛道、新打法、新使命——中国汽车业站上新起点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