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经济 > 正文

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双碳”施工图

  2022-03-11 11:03:12  经济参考报

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再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和业界人士表示,当前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步伐越来越稳健,路径越来越清晰,在能源领域,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推进技术研发,节能降碳。在他们看来,推进“双碳”工作,不只是挑战,还将创造巨大的发展机会。

  从“扎实做好”到“有序推进”

  作为环保监测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宗十分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双碳”内容。

  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的“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强调节奏,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部署更为理性、科学,更符合实际,也更具可操作性,明确了多个重点领域,包括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绿色低碳科技研发等。”陈宗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电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认为,从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的“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目标,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步伐越来越稳健,路径越来越清晰。这既是对能源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下一步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据介绍,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正在陆续出台包括工业、农业、住宅、城乡、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十大实施方案,17个省份已经完成了“双碳”实施方案的对接、衔接,顶层设计和中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具体项目全面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地区一度存在减碳层层加码的现象。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我们不搞‘碳冲锋’,也不搞运动式‘减碳’,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双碳’工作。”

  这种思路从今年没有设定具体的能耗强度指标上可窥一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同时,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代表委员和业界人士看来,这既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留出合理的用能空间,也能有效推动地方保持节能工作力度,兼顾了发展和减排、当前和长远。

  安徽铜陵是国家第二批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委书记丁纯说,过去一些企业和地方在落实“双控”中存在困惑。现在明白转型升级不能全部推倒重来,不能简单化“一刀切”和“切一刀”。减排应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客观现实,对标国际能效先进水平进行差别化管控。

  能源转型“先立后破”

  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当前,国际市场上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立足国内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对于稳经济、保民生至关重要。

  “从去年能源保供形势看,煤电以全国46.6%的装机贡献了60%的电量。预计到2060年,电力系统仍需保留一定的煤电,煤电在一段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分析说。他建议加快推进CCUS、多污染物一体化近零排放等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持续推动煤电向低碳、零碳乃至负碳转变。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另一种途径是现代煤化工。“尽力提高煤炭作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开启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新阶段。”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润安说。

  一手抓有序推进化石能源的“减法”,另一手做好清洁能源的“加法”。

  初春时节,毛乌素沙地边缘的荒滩已经热闹起来,工人们正在架设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这是我国开工建设的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明年底将实现全容量投产,届时“荒漠地”将变成“绿财富”。

  按照规划,我国要在沙漠、戈壁、荒漠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第一批装机规模约1亿千瓦的沙漠、戈壁、荒漠风电光伏基地已有序开工建设,第二批基地项目组织加快推进。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电力市场消纳空间不足、电网和电源建设时序不匹配、灵活性调节资源不足等问题。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认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加快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基础保障型和系统调节型电源转型,同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

  推动能源低碳转型,还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当务之急是建设全国公开统一的电力市场,改革电力价格体系。建议创新市场交易机制,使企业用户可以直接采购各类清洁能源。”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张恩迪指出。

  为更好地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作用,舒印彪呼吁加快建立煤炭电力长效互保机制,加速形成合理的电价机制,加大对煤电机组延寿的政策指导。

  企业加速“双碳”赛道布局

  推进“双碳”不仅涉及能源结构,也涉及工业领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政策已制定完成,相关的标准制定、统计、核算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未来一些行业产能控制政策也将出台,对整个行业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挑战不容小觑。“钢铁行业走向碳达峰、碳中和,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低碳技术进步,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和技术推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表示。

  推进“双碳”工作,是挑战也是机遇。

  “现在各行各业都按照新的标准,扎实推进老旧设备的更新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水平项目,将创造巨大的商业机遇和发展机会。”何立峰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清洁能源、低碳技术投资,绿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看来,“双碳”赛道,道宽且长。他建议企业精准服务生态环保的新需求,重点关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质增效、生态修复等方向。同时,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加大新能源、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布局。此外,探索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培育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记者 王璐 向家莹 于瑶 刘美子 北京报道)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农村基层这些“盼”,代表委员这么看
下一篇:多措并举推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