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经济 > 正文

今年以来ABS发行规模达2197亿元 同比增长19%

余俊毅  2022-03-01 11:59:12  证券日报

今年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ABS)发行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CNABS)数据梳理发现,截至2月28日,今年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累计新增发行规模2197.03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左右。

ABS发行持续升温

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发行ABS的热情不断升温,其市场规模也持续增长。目前,ABS已经成为国内债券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也是市场的重要融资手段。截至2月28日,今年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已累计新增发行单数153单,累计发行规模2197.03亿元,远超去年同期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资产支持票据(ABN)类产品发行规模增长显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0%左右。

对此,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武苏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BN是一种债务融资工具,是由特定资产所产生的可预测现金流作为还款支持,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通过发行ABN,可以帮助企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同时为企业解决流动性问题,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新的融资渠道;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新的投资方式;而对金融机构来说,也增加了一种新的业务模式。

武苏伟认为,当前,尤其是信托非标业务受限,对一些有着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来说,比如房贷、消费金融、汽车金融、水电气费、高速公路等领域,就可以发行ABN来盘活企业资产。而今年,地产ABN的发行规模最大,一方面地产商在信托的金融机构融资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销售回款受到影响,因此利用ABN解决资金流动问题,能为企业增加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也丰富了我国的金融市场。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发行的ABS产品中,信贷ABS市场累计发行规模510.99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188.2亿元相比下降了677.21亿元;企业ABS市场累计发行规模达1058.54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880.3亿元相比减少了821.76亿元;ABN市场累计发行规模达627.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15.97亿元增加了211.53亿元。

从产品的细分类别来看,在今年以来发行的信贷类ABS产品中,住房抵押贷款类别规模占比最多,发行规模共计275.07亿元,占总产品规模的53%左右;其次是个人汽车贷款发行规模共计205亿元,占总产品规模的40%左右;最后是小微企业贷款,发行规模共计30.92亿元,占产品总规模的6%左右。从信贷类资产发行的主体机构中来看,中国银行发行的规模最多,达130.74亿元。

小微企业ABS发行占比低

今年以来发行的企业类ABS产品中,供应链类别规模占比最多,发行规模共计372.34亿元,占总产品规模的35%左右;其次为融资租赁类产品,发行规模共计246.22亿元,占总产品规模的23%左右。在今年以来发行的ABN类产品中,小微企业类别产品规模占比最多,发行规模共计138.8亿元,占产品总规模的22%左右。

对于小微企业ABS发行规模占比较低的原因,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BS可将银行等机构流动性较低的金融或非金融类资产转换为流动性较高的证券。而房贷和车贷恰好就是资产规模较大,稳定性较高,流动性较好的资产。但相比之下,小微企业发行ABS的底层资产质量较差,相比其他大型企业ABS资产信用风险较高,因此市场接受度不高,发行规模也较小。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正因为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较短,流动性压力较大,发行周期较长。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有利于降低小微企业的流动性压力,并有利于充实和壮大小微企业的资本实力,提升小微企业的市场信用和支持自身发展的再融资能力,因此小微企业ABS融资的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还是十分巨大的。小微企业的资产出表和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市场潜力,也是驱动未来各银行继续发行小微企业ABS产品的重要动力。”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新突破
下一篇:以更大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